AYX·爱游戏-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十周年,千万剑手共铸梦想舞台
十载光阴流转,剑尖上的梦想从未停歇。
初夏的南京,空气中弥漫着青春与拼搏的气息,在江宁体育中心,金属碰撞的清脆响声、选手移动的步伐声、教练沉稳的指导声交织在一起——这里正在进行的,是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第十年的分站赛,自创办以来,这项赛事已从最初仅有几百人参与的“小众聚会”,成长为如今横跨多座城市、吸引数万选手参加的国内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的群众性击剑赛事。
“十年前,我AYX·爱游戏带着儿子第一次参加俱乐部联赛时,整个比赛只有三条剑道,选手不到两百人。”北京某击剑俱乐部教练张伟回忆道,“一场分站赛就设有上百条剑道,参赛人数超过五千,这十年,不仅联赛在成长,我和我的学生们也在成长。”
草创之路,从无到有的开拓
2013年,中国击剑运动正处于转型期,随着奥运金牌带来的热度逐渐消退,如何让这项被称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的运动真正扎根民间,成为业界思考的课题,中国击剑协会在多方调研后,决定推出面向全国击剑爱好者的俱乐部联赛体系。
首届联赛在北京启动时,组织者心里并没有底。“当时国内击剑俱乐部不足百家,注册会员总数也不过万人,我们担心能否凑齐参赛人数。”联赛创始人之一李晓东透露,“结果出乎意料,不仅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的俱乐部踊跃参与,一些二三线城市的俱乐部也闻讯赶来。”
天津少年王瑞琪是首届比赛的参赛者之一,当时他只有12岁。“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,紧张得前一晚没睡着,虽然第一轮就被淘汰了,但我见到了许多高手,意识到山外有山。”如今已是一名击剑教练的王瑞琪笑着说:“没有那次经历,我可能早就放弃击剑了。”
扩张之年,星火燎原的奇迹
随着联赛规模逐年扩大,2015年,联赛开始设立分站赛制度,在全国不同城市巡回举办,这一改革极大促进了击剑运动在各地的普及。
“2016年联赛来到成都时,当地只有3家击剑俱乐部,第二年就增加到8家,现在成都已有超过30家击剑馆。”联赛运营总监赵明表示,“我们的比赛走到哪里,哪里的击剑氛围就会热起来。”
数据印证了这一变化:联赛参赛人数从2013年的不足2000人,增长到2019年的近3万人次;参赛俱乐部从最初的40余家,发展到超过600家;比赛城市从北京一地扩展到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。
杭州剑手林薇的经历是这一扩张过程的缩影。“2015年我第一次参赛时,浙江省只有二十多人参加,去年省里组织选拔赛,竟然有近千人报名。”今年22岁的林薇已获得联赛奖牌20余枚,并凭借出色表现入选了国家集训队。“联赛是我成长的舞台,没有这个平台,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接触专业训练。”
疫情挑战,创新求变的转型
2020年,新冠疫情给体育赛事带来巨大冲击,击剑联赛也不例外,面对困境,组织者迅速调整策略,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比赛模式。
“我们开发了远程裁判系统,选手可以在本地比赛,通过视频连线接受异地裁判的评判。”技术总监周强介绍,“虽然不如面对面比赛那么理想,但在特殊时期保证了比赛的连续性。”
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的比赛难题,还意外地让更多边远地区的选手能够参与进来,新疆高中生艾尔肯·买买提就是受益者之一。“以前去内地比赛成本太高,我们很难参加,线上比赛让我有机会与全国高手切磋,去年我还进入了青年组全国前八。”
联赛还加强了青少年组的建设,增设U10、U12等低年龄组别,为小剑手提供展示舞台,上海小选手杨晓宇今年刚满9岁,却已有两年“赛龄”。“我喜欢击剑,最喜欢穿上防护服的感觉,像宇航员一样。”童稚的话语背后,是击剑运动日益低龄化的趋势。
十年回眸,共同成长的故事
十年间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不仅见证了参赛人数的增长,更记录了许多普通人的不平凡故事。
南京站比赛中,有一位特殊的参赛者——65岁的退休教师王文清,银发苍苍的他在青年选手中格外显眼。“退休后开始学习击剑,这是第三年参加联赛了。”王文清一边擦拭面罩一边说,“年龄不是问题,重要的是保持年轻的心态。”
联赛还成为许多家庭共同参与的活动,在广州站比赛中,来自深圳的张志强一家三口同时参赛,创造了联赛首个“全家福”纪录。“我和妻子因击剑相识,现在女儿也爱上了这项运动。”张志强说,“击剑不仅锻炼身体,还培养了孩子的礼仪和风度。”
对于中国击剑运动而言,俱乐部联赛的意义远不止于比赛本身,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人才选拔机制,为国家队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,据统计,目前国家击剑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运动员曾参加过俱乐部联赛。

“联赛最大的成就是构建了中国击剑的群众基础。”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评价道,“过去我们只能从少数体校中选拔人才,现在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,更重要的是,它让击剑从一项神秘的高雅运动,变成了普通人也能参与的大众体育项目。”
未来展望,新征程的起点
站在十年的节点上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正谋划新的发展蓝图,据透露,未来联赛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,增设更多分站赛点;完善分级制度,让不同水平的选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竞争平台;加强与学校教育的结合,推动击剑进入更多中小学体育课程。

“下一个十年,我们希望联赛不仅能培养更多优秀选手,还能让击剑文化真正融入中国人的生活。”联赛组委会主任李娜展望道,“每个人都能通过击剑找到快乐、获得成长——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。”
夕阳西下,南京站的比赛渐近尾声,剑道上,一位刚结束比赛的小选手认真地向裁判和对手行礼,虽然脸上带着疲惫,眼中却闪烁着光芒,也许下一个奥运冠军就在这些年轻剑手中诞生,也许他们只是将击剑作为终身爱好,但无论如何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已经为他们,以及成千上万的击剑爱好者,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、实现梦想的舞台。
十年磨一剑,今朝试锋芒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的十年,是中国体育社会化改革的一个缩影,是无数普通人通过体育实现梦想的见证,剑道犹在,梦想长青,下一个十年的故事,正在书写中。
0 条评论